黄枝油杉:是福建树形较奇特:树形优美、奇特、怪异、** 树种珍贵、稀有、濒危,古树名木的**度高,历史悠久,千年以上老树,被评为2014年福建树王称号。创造出“植物大熊猫”国宝。 保护级别 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.1——低危(LC)。 黄枝油杉(学名:Keteleeria calcarea)是松科油杉属的植物,为中国的特有植物。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福建、生长于海拔560米至1,100米的地区,常生于石地、山坡或石灰岩山坡。黄枝油杉。分布区狭窄,资源少,线树结果不多,种子发良不良,**更新能力较弱;加之材质优良,群众随意砍伐,数量*。黄枝油杉树形高大,采种困难,母树开花结实少,种子发芽率低,繁殖速度慢,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 形态特征 乔木,高20米,胸径80厘米;树皮黑褐色或灰色,纵裂,成片状剥落;小枝无毛或近于无毛,叶脱落后,留有近圆形的叶痕,一年生枝黄色,二、三年生枝呈淡黄灰色或灰色;冬芽圆球形。叶条形,在侧枝上排列成两列,长2-3.5厘米,宽3.5-4.5毫米,稀长达4.5厘米,宽5毫米,两面中脉隆起,先端钝或微凹,基部楔形,有短柄,上面光绿色,无气孔线,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8-21条气孔线,有白粉;横切面上面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,其下常有少数散生的皮下层细胞,两端角部三层,下面两侧及中部一层。球果圆柱形,长11-14厘米,径4-5.5厘米,成熟时淡绿色或淡黄绿色;中部的种鳞斜方状圆形或斜方状宽卵形,长2.5-3厘米,宽2.5-2.8厘米,上部圆,间或先端微平,边缘向外反曲,稀不反曲而先端微内曲,鳞背露出部分有密生的短毛,基部两侧耳状;鳞苞中部微窄,下部稍宽,上部近圆形,先端三裂,中裂窄三角形,侧裂宽圆,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齿;种翅中下部或中部较宽,上部较窄。 生长习性 黄枝油杉是中亚热带树种。分布区年平均温16-22℃,1月平均温为4.8℃,7月平均温23.5一28℃;年降水量1250-1750毫米;年相对湿度约75一80%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在钙质土、黄壤和红壤上均能生长。但多见于石灰岩石山钙土层浅薄,土壤干燥或岩石裸露的地方,和红壤上均能生长。但多见于石灰岩石山钙质土上。在土层浅薄,土壤干燥或岩石裸露的地方,其幼树的主根短而粗壮,常比地上部分为粗,具发达的皮层,能贮藏较多水分。在石山上生长时,如主根受阻,则侧根发达,穿插力强,伸延在石缝中,能耐石山干旱生境。常见伴生树种有圆叶乌桕Sapinm rotundifolium Hemsl.,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(Hance)Hemsl.、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、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.等阳性树种,幼苗期稍耐侧荫,4--6龄后,则需充足阳光,15--20年左右开始结果,200年以上大树仍能结果。**更新良好,种子可随风飘扬,大树砍伐后,仍能萌蘖。花期3---4月,果熟期10--11月。 盆景价值 黄枝油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,具有研究价值。木材较坚硬,纹理直,结构细,是家具和建筑优良用材。树干通直,雄伟挺拔,枝叶浓密,适于庭园绿化;根系发达,能耐石山干旱,是石灰岩石山绿化的优良树种。 保护措施 黄枝油杉是渐危种,分布区狭窄,资源少,母树结果不多,种子发育不良,**更新能力较弱;加之材质优良,群众随意砍伐,数量*。 品种 (黄枝)油杉 落叶与否 常绿性 株高 22--30 (cm) 胸径 0.6--1.2(cm) 主干高 0.15--0.20(m) 土球直径 12(cm) 高度年生长量 20--50(cm) 胸径年生长量 0.5--1.5(cm) 树龄 3(年) 是否古树 否 栽培环境 露地 是否移植苗 是 树形 特殊造型 园林用途 行道树、风景树、庭荫树、防护树、盆景 主要观赏部位 观叶 色叶类型 春色叶 叶色色系 绿色系 冠幅 10--35(cm) 地径 0.8---1.5(cm) ? ?